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地质公园如何成为地学科普靓丽风景

发布时间:2018-03-15    来源:中国矿业报

   进入新时代后,地质公园将面临哪些新形势、新变化、新需求?又将如何更好地服务新要求,实现新作为?中国矿业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张忠慧。

   作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地学专家,张忠慧主要从事旅游地学调查研究、地质公园规划建设和地学旅游产业的策划创建等工作,主持并参与了多个地质公园建设规划项目,在地质公园建设、旅游地学发展方面具有独特视角和颇高造诣。

   中国矿业报:美丽中国梦的提出,对地质公园将产生哪些影响?

   张忠慧:当今中国的三大热点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国民文化素养提高和“三农”问题。生态环境方面要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种理念促使传统产业向环保产业大转型,旅游产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轨道。而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就是所有产业都要旅游化发展。

   可以说,上述三大热点问题与建立地质公园的宗旨不谋而合,尤其是美丽中国梦的提出,更为地质公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地质公园满足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实现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

   中国矿业报:地质公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科学普及。那么,当前地质科普工作出现了哪些新气象?

   张忠慧:早在1999年,中国科协就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16年3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指出,全民科学素养的目标是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建成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16年7月20日,习总书记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贺信中提出,期望广大科学研究和科普工作者“不忘初心、与时俱进”,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以真诚服务青少年为重点,更好地发挥地学研究基地、科普殿堂的作用,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

   与此同时,许多院士纷纷投身于地质科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周忠和等,尤其是资深院士李廷栋等大量介入地质科普工作。2016年的湖北黄石矿博会上,有26名院士签名要弘扬地质科普。一大批科普爱好者也加入科普队伍。观赏石、矿物标本、古生物化石等领域科普工作一片火热。然而,值得深思的是,作为地质科普主战场的地质公园声音很小,科普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中国矿业报:面对旅游新形势,地学旅游将如何发展?

   张忠慧:国家层面上观念的转变给我国旅游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游客的旅游方式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开始转向商务游、研学游、养生游、休闲游、情感游、探奇游等以体验为主的深度旅游,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面对旅游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旅游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2015年~2020年);第二步,从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2021年~2030年);第三步,从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型旅游强国(2031年~2040年)。

   全域旅游和国家公园时代已来临,这预示着几个新转变:一是门票将被旅游产品替代,二是旅游方式将更加多样化,三是旅游产品将更加多元化,四是深度旅游将替代传统旅游,五是旅游将进入产业化新时代,六是地质公园发展要有新理念。

   地学旅游是以游览考察具有观赏及科研价值的地质景观为目的,同时兼顾其他景观的旅游活动。地学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研学旅游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全域旅游的大原则下开展。

   中国矿业报:在新时代下,地学旅游将有哪些新亮点?

   张忠慧:一是地学旅游让地质遗迹景观“鲜活”起来。地学旅游以地质科学为支撑,弘扬的是科学而不是神话传说。通过开展地学旅游活动,让游客参与到对地质遗迹景观的美学欣赏和成因探秘活动中来,真正做到了让地质景观“鲜活”起来,呈现出动人心魄的自然和科学之美。

   二是地学旅游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最佳方式。地质公园是我国目前最为骄傲的“自然科普大课堂”,它赋予地学旅游两个抓手,一个是美学欣赏,一个是地学科普。尤其是地学科普形式多种多样,制作影视、出版专刊、编写图书、免费折页、组织活动、开展讲座、编写教材、组织实习等等,满足了游客不同的心理需求,使地学旅游更具现实意义。

   三是地学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有效保护了园区内的地质遗迹和自然环境;普及了科学知识;开展了旅游,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中前两项是基础性、公益性工作,需要第三项工作的“反哺”。商业性工作开展得越好,基础性、公益性工作自然就能够开展好,地质公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矿业报: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地质公园该如何建设和发展?

   张忠慧: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经历了萌生期(1999年~2000年)-狂热期(2001年~2006年)-完善期(2007年~2012年)-规范期(2010年至今)四个阶段。萌生期指地质公园概念提出,到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之前;狂热期指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到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批准;完善期是指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和世界地质公园评估指南的出台,到张家界、庐山、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受到黄牌警告;规范期指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技术要求出台以来。

   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的到来,标志着地质公园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公园管理科学化。地质公园是科学公园,科学化是地质公园的灵魂,是地质公园的基础,是地质公园与其他公园(景区)的根本区别所在,是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其中包括:遗迹保护科学化,即盲目保护-认识保护-研究保护;知识普及科学化,即传统文化-名词介绍-科学解读;导游解说科学化,即神话传说导游词-科普导游词-专业导游词;旅游产品科学化,比如皇帝祭天-王者之山,神灵寨-石瀑奇观;旅游宣传科学化,即传说宣传-文化宣传-科学宣传;信息交流科学化,即传统交流-网络交流-信息交流-智慧公园;公园管理科学化,即保护名录-科研计划、科普计划、研发计划。

   二是公园建设标准化。从2003年开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出台以来,国土资源部围绕公园建设标准化问题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2006年开始,先后出台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指南》(2006)、《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技术要求》(2008)、《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2010)、《国家地质公园验收标准》(2011)、《国家地质公园评估检查标准》(2013)等四个标准和要求,还制定了《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办法》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指南》(第二稿)。目前,新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规划编制技术要求、检查验收标准已经出台,地质公园建设标准正在出台。一系列要求、指南、办法、标准的出台,使地质公园建设进入了标准化阶段。但美中不足的是,制定上述标准时,并没有考虑研学旅游的问题。

   三是公园交流信息化。要搭建智慧旅游平台。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局)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政策发布和行政管理;宾馆酒店、旅游运输、娱乐项目、目的地商家等均可在此平台上进行广告促销、优惠券发送;景区、景点利用此平台发布景区介绍、广告促销,同时进行综合安防、游客流量统计分析、停车管理、投诉反馈等;旅行者可在此平台上查询景点介绍、导游广告,领取电子门票优惠券,还可选订酒店、机票等。

   四是地学旅游产业化。地质公园(矿山公园)是在传统的旅游产业基础上融入地质文化或矿业文化,发展为新兴的旅游产业。传统的旅游产业模式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野营探险”。融入了地质文化或矿业文化的新兴旅游产业则是以“会议会展+养老养生+游乐体验+地热温泉+拓展训练”等模式展开。

   综上所述,国家层面提倡美丽中国梦、国富民强、天人合一、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科普层面提倡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全民素质、科技强国、民族复兴;旅游层面提出全域旅游、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和山水林田湖地矿。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是地学旅游如何完成与各种旅游的融合,成为新常态下的旅游目的地。面对研学旅游,如何发挥地学旅游的优势,使之成为研学旅游的重要支柱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地质公园内如何开展地学旅游是地质公园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地质公园如何服务好美丽中国梦的关键环节。而如何做好地质公园支撑是其中的基础,也是地矿人实现服务国家、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市场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才能完成地学旅游和旅游的充分融合,使地质公园真正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真正成为研学旅游的重要支柱,是每一个从事地学旅游工作的地矿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标签:

至顶打印

字体大小AA

打印文本 

保护视力颜色 

               

分享